曹志民提醒想進入教育行業的找房子人,一定要按照教育規律,踏踏實實做教育。
  曹志民
  教育專融資家。北京光明外語學校校長。民辦教育家,北京博納三春暉教育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8年進入光明外語搜尋行銷學校,當時有800名學生的小規模辦學機構,發展成為現擁有在校生15000多人的首都大型中小學培訓品牌學校。
  輔導可能是另一澎湖民宿種形式的減負
  新咖啡機京報:中小學生減負是今年全社會的熱點話題,你認為減負政策會影響輔導行業嗎?怎樣才能真正做到減負?
  曹志民: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看法。從量上講,參加課外輔導看起來是“增負”了,但總體來看,如果輔導機構留作業少,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和興趣,使他們在學校學習的效率更高,那實質上是另一種形式的減負。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不參加輔導的話在學校里學習是很累的。
  從目前來看,減負政策對輔導行業的影響並不大,托管班的量可能會有一些增加。
  我認為只要我們的中高考體制、選拔機制沒有根本性變化,這些減負政策在某種程度上都是空談。同時,我們的教育資源不均衡,才導致學區房這麼貴,學生們不得不為上好學校刻苦學習。要真正做到學生的減負,還是要在這些方面下工夫。
  新京報:近日,北京市教委公佈了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方案擬對語文分值上調,英語分值下降。你覺得它會對你們學校產生影響嗎?
  曹志民:很多人認為學生熱衷於學習英語,影響了漢語的學習,我認為這是兩碼事。我想這一改革措施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我們重視漢語,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但這一改革沒有涉及選拔機制,所以不算是實質性改革。我初步認為,這一政策若實施會對我們有一些影響,但不會很猛烈。我們對學生的英語培養以聽說為主,重能力,我想這與英語考試的改革方向是吻合的。在中考以下,對學生培養的重點應該是聽說能力,這是基礎。初中英語關於語法的學習可以不占很大比重。高中可以相對均衡一些。
  我認為除了應試,英語學習對學生來講也是一種剛性需求,因為很多學生以後想出國留學的。
  “輔導業無序競爭”還需改進
  新京報:近幾個月,北京發生了國邦教育和新思維學校人去樓空的事件。你怎麼評價這一現象?對消費者選擇輔導機構你有什麼建議和提醒嗎?
  曹志民:我想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輔導行業的亂象。很多人覺得投資教育不錯,但投資教育的回本周期是比較慢的。有人找我投資,我一般都說三年才能回收成本,然後他們就打退堂鼓了。
  針對這種情況,我首先要提醒消費者要特別註意輔導機構的資質,教育部門審批的機構要好一些,教育部門的監管比較嚴。如果輔導機構只是工商局註冊,以公司形式存在,那麼它的法人負的就是有限責任,消費者的風險也更大。
  除了資質,我建議消費者一要看輔導機構的規模,選擇規模小的機構要慎重,小機構完全有可能因為資金等問題倒閉。二是不要交太長時間學費。有些機構為了吸納更多資金,採取營銷手段如打折等,讓家長交兩年、三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學費,這就存在很大風險。
  新京報:目前,課外輔導行業還存在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曹志民:第一是無序競爭。這個行業的行規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也沒有嚴格的準入制度,很多中小機構違反行業規則,導致無序競爭現象的出現。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加強監管,儘早把行業規則建立起來,對違反行規的現象進行有力監管;
  第二是國家對行業的干預多了,很多時候不是用市場手段,而是直接下達行政命令,我想這對輔導行業的發展是不利的;
  第三是中西方教育理念的碰撞。現在有很多教輔機構完全採用西方的辦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對本土機構造成了很大的衝擊,這種衝擊既有市場上的,也有文化上的。
  新京報:你在輔導行業里已經工作了十幾年的時間,你覺得在辦學過程中經歷的比較大的困難是什麼?
  曹志民:對我們來講,主要的困難還是資金不太充裕,這也影響了我們繼續發展一些項目。為此,我們準備進行一些嘗試,包括股份制改革等,給員工一些股份,可以募集資金,增強他們的責任感。
  目前社會對輔導行業還是有需求的,對於想進入這個行業的人,我的提醒是一定要按照教育規律,踏踏實實做教育。
  同題問答
  1、這10年來對你個人影響最大的教育事件是什麼?
  我覺得是國家規定民辦學校撤出中小學,我們原來用的都是學校的校舍,後來都紛紛搬離學校了。這一規定不僅對我,對當時整個行業都是一個大事件。
  2、如果回到10年前,你最想做什麼?
  我更願意從基礎做起,抓幼兒教育。同時也要做更全面的教育,而不只是英語,包括人的塑造,如思維方式、行為舉止等。
  3、請透露你或你的家庭這10年來的教育投資有多少?
  我個人的教育投資大概有十幾萬元。
  4、請用一句話預測未來10年你所在的教育領域的發展趨勢。
  我認為課外輔導行業未來的發展大概有兩個方向:一是向綜合性大型機構發展,一是在細分行業做得更好。
  我看教育10年
  我認為近十年來我國的基礎教育整體向著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進行轉變的過程。無論中學教育還是小學教育都在逐步重視素質教育的培養。
  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飛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孔悅  (原標題:曹志民 教育改革還應涉及選拔機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05boowf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